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86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黄丁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把握数据要素发展机遇,支持普陀区加快推进海纳小镇数字生态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数字上海建设整体情况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要求,自2020年起,上海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党的二十大以来,上海率先探索符合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新路子和新经验,持续深化“数字上海”建设。一方面,以“数字上海”建设“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统筹做好远、中、近期工作谋划,紧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机遇,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落地,支撑好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另一方面,抢抓区块链、大模型等新技术、新应用发展机遇,加快重点领域创新应用,推动要素集聚,放大数据驱动作用。在经济领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数实融合加速传统产业升级,人工智能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在生活领域,医疗、教育、交通、文旅、养老、住建、社保等主要社会民生行业落地了一批便民惠民,促进服务模式转型的重点应用场景。在治理领域,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持续推动“一网统管”数智化迭代,“一网协同”“图、网、码、链”、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有效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切实为基层减负。

  二、海纳小镇示范效应初显

  自2021年起,海纳小镇作为上海首批7个市级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之一,在相关市级部门和普陀区的协同推进下,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全面筑牢数字基础设施根基,已初步形成数字经济与科创企业集聚,构建多维创新生态体系,加速海纳工程院产学研项目建设,有效激活科技创新能力、产商融合活力和城市新动能。同时,依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积极探索长三角沿线城市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路径,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良性互动,支撑并赋能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发展。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以“海纳+大院大所”,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王坚院士海纳工程院团队和菲尔兹数学科学院中国中心项目已落户海纳小镇数字创新中心载体,为小镇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依托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机制,推动华东师范大学建设可信工业互联网软件协同创新中心,与上汽、申通地铁等开展科研合作。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改革,支持华东师范大学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归完成人所有、单位参与收益分配的全部所有权赋权改革,助推小镇发展。

  二是推动数字特色产业发展。海纳小镇已纳入张江高新区普陀园范围,域内主体均可享受张江专项一系列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特色产业发展。聚焦“数字广告+科技新媒体”纵深产业链需求,积极引导京东科技、元隆雅图等数字经济特色企业与海纳小镇开展深度合作,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单元内真如光明板块、海纳智门板块、岚皋粮库板块等多个区域整体更新,进一步补充为数字科技产业和高端人才服务的高品质生产生活服务配套,打造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高地。

  三是持续推动城市功能升级。创新实施旧城有机更新计划,完成重点片区基础设施升级优化,显著增强城市空间承载力。民生服务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真如城市副中心框架基本成型,集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教育及复合型商业地标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区域生活品质极大提升。强化地区城、水、绿交织的独特意象,围绕真如寺打造区域高品质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文商结合、古今融合的文化风貌片区;推动高压走廊入地,释放高压走廊下的公共绿地;推动真如寺、桃浦河、真如港和大场浦沿线开放空间提升和慢行贯通。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深化“数字上海”建设过程中,打造要素资源集聚的区域性功能载体是一项重要任务。上海将继续大力支持“海纳小镇”,按照普陀打造“数智普陀”特色品牌的关键布局,以及上海辐射长三角的重要枢纽节点的功能定位,持续提升小镇的城市功能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明确发展定位,优化空间布局

  结合“数字上海”建设“十五五”规划研究,进一步明确海纳小镇在全市和普陀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重点围绕城市智能、数据要素等领域,打造数字经济特色示范区。同时研究优化真如副中心及海纳小镇的土地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用地,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吸引高端人才集聚。

  (二)强化平台功能,促进产业协同

  依托数据创新实验室,聚焦重点、优势产业赛道吸引市场主体参与,推动企业数据和公共数据深度融合。围绕海纳数创中心等核心平台载体,推动周边真如副中心和全区产业布局协同,形成从创新策源到产业转化的顺畅链条,推动数据要素等领域功能性机构落户海纳小镇,加快形成海纳小镇服务全区、全市的功能。

  (三)加快要素集聚,强化辐射引领

  集聚普陀区各类数字化服务能力,在小镇内建设运营数字公共服务中心,支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同时,在与浙江杭州云栖小镇、江苏无锡雪浪小镇“三地三镇联动机制”基础上,依托长三角数据专题合作机制,共同开展项目合作、技术研发和人才交流,推动区域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

  (四)提升数字素养,培育数字生态

  围绕全市学生、市民、行业人才的数字素养提升工作,将海纳小镇作为重要功能承载区域,开展数字素养培训和教育活动。举办海纳大会、上海数字创新大会等活动,加快营造数字创新氛围,提升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企业、机构、人才参与海纳小镇建设。

  (五)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区域环境

  积极推进真如地区空间品质提升,加快海纳数字公园、真如绿廊建设,优化城区路网经络,提升交通便捷性。目前正在进行西郊变电站的高压线入地工程项目方案研究,计划2025-2030年完成。该项目将极大拓展区域发展空间,盘活区域发展节点资源,实现区域城市发展脉络贯通。

  上海市数据局

  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