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69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方永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数字平台推进数字化未来社区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上海推进数字家园建设工作现状
2020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开展社区数字化转型建设,提出围绕居民在社区的各类需求,打造人人与共、人人参与的数字化场景。社区的数字化转型强调根本上的人本价值,能让广大市民可感、可知、可及,确保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在内的所有居民都能够无差别地融入城市的数字化进程,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实在便捷”和“隐性红利”。
(一)党建引领,赋能社区治理模式
以党建为丝线“穿针引线”,深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设,把商户的资源、优势、力量链接起来,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党工委从破解街区的短板瓶颈出发,立足服务居商共融、提升居民归属感等需求,通过答好“组织怎么建、资源怎么用、工作怎么推”等必答题,分步打造灵岩南路街区治理共同体。浦东新区花木街道以高品质人才社区为方向,率先探路破局,主动辐射带动,依托街道孪生城市数据搭平台,为联洋社区提供组织保障、人才支持、理念支撑,助推社区在党建引领下,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国际社区治理新格局。
(二)数据驱动,深度挖掘社区治理需求
建立社区数据资源库,通过数字技术辅助对治理需求的时空维度的精确捕捉,全方位、多维度描绘“画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预测,基于人的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浦东新区高行镇打破信息、场景壁垒,全力打造“两全”平台(“两全”指涵盖智慧设施、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参与等的全要素融合管理,涵盖高行镇全域的统一管理),推动“两通”融合(“两通”指实现权限分级、实时更新、分类有序的内部和跨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释放数据要素潜能,畅通数据资源“大动脉”。徐汇区田林街道绘制了“民生画像”,通过主动发现在“一网通办”办理大病重病登记相关业务的居民,由大数据平台自动进行数据融合,补全该户家庭的基本信息、居住信息、帮困信息、标签信息等,并推送至“汇治理”,派单让社工上门走访,了解其实际需求。
(三)技术创新,建设数实融合应用场景
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的社区应用,上海落地多个场景项目。浦东新区塘桥街道临沂北路100弄小区云社区项目,以智慧社区平台为坚实依托,借助智云网络,融入前沿的AI技术,充分发挥数据的核心价值,全方位赋能塘桥街道的社区治理与居民生活,成功串联起街道居委、物业与居民三端,能够迅速发布街道社区公告、各类紧急通知,以及反诈等公益宣传信息。上海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积极践行“人工智能+”行动,自主研发的智能管理平台电科海智AI中台深度融合DeepSeek大模型技术,构建新一代政务AI中台,以“智能感知、精准决策、高效处置”为目标,赋能12345热线智能化升级、消防安全智慧化转型、数字体征分析决策,助力城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变,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四)“数字+生活”,打造数字生活圈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平台,覆盖居民的文化、休闲、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生活领域,数字化技术带来更为便捷、高效且定制化的服务,推动公共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在打造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居民意见,精心谋划行动蓝图,并稳步推进各项实事项目。街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入手,以宜居、宜养、宜游、宜学、宜业五大特色生活篇章,绘就临汾独特风貌,全面提升社区的服务功能和居民的品质生活。普陀区“阳光社区”项目由平台头部企业饿了么与曹杨新村街道携手打造,以“数字家园、人人与共”为主题,通过饿了么平台的高流量入口、大数据底座、商流和物流相结合的超算平台、广泛的线上线下应用场景,高品质推进曹杨新村街道的社区服务场景数字化转型。项目包括“阳光菜场”“阳光集市”“阳光助老”和“阳光公益”等创新服务内容,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
(五)低碳转型,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正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助推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运行方式。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开发了一个低碳数字信息化平台,让低碳社区建设告别“盲人摸象”的同时,以信息化方式助推“双碳”工作,为实现低碳社区建设目标提供数据支撑,帮助探索建立起更适合街道的低碳发展路径。黄浦区耀江社区还与“双碳”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打造“近零碳居委”,建设兼具“双碳”生活科技体验与“双碳”主题艺术策展功能的空间载体;数字化赋能“双碳”试点示范创建,开发应用碳能耗管控系统,进一步拓展碳普惠、碳积分消纳乃至碳交易试点,探索“减排”到“碳交易”,再由“碳交易”进一步促进“减排”的可计算、可交易、可持续的正向循环。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一)强化党建引领,构建数字化治理协同机制
针对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不足、基层党组织数字能力薄弱等问题,需以党建为纽带整合多方力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过搭建数字化党建平台,集成党员管理、活动组织、民意反馈等功能,支持基层党组织实时掌握社区动态。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服务,推动企业数据资源与社区治理需求对接,提升基层治理响应速度。
(二)创新共建模式,激活社区经济内生动力
针对社区经济活力不足、商业可持续性弱等问题,需建立多方投入机制,打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社区经济生态。通过支持智慧菜场、社区电商等民生项目,丰富社区商业业态。鼓励具备数字化运营能力的企业,进行社区空间改造、提供便民服务。
(三)拓展智慧场景,提升全龄友好服务水平
针对“数字鸿沟”加剧、特殊群体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需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网络。依托“数字伙伴计划”,持续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发适老化应用场景,广泛开展数字素养提升服务,开展答疑帮办、培训课堂、体验学习等形式多元的弥合数字鸿沟活动,引导老年群体主动关注、接触、学习数字生活各种场景中新模式、新流程,提升老年群体对数字新产品新服务的使用技能。
(四)筑牢安全底线,完善数据治理体系
针对社区数据泄露风险、隐私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管控体系。制定社区数据分类标准,严禁商业平台直接采集居民个人信息。推行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操作记录不可篡改。定期开展数据安全“攻防演练”。
上海市数据局
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