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094号提案的答复

林建康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聚焦数据赋能,提升上海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领先地位的提案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当前,本市正在按照国家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加快推进数字上海建设,聚焦高质量构建数字化发展基础、数字赋能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支撑作用、营造数字化发展良好氛围环境等四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各位委员提出的建议与我们下阶段工作高度契合。

  一、关于构建全域数据共享与智能化平台的建议

  中办、国办于2024年10月印发《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要求按照“全量规范、动态更新”的原则,全面摸清本领域政务数据资源底数,并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开展政务数据目录编制和治理。上海于2018年启动建设全市大数据资源平台,取得了一定建设成果。

  在共享开放方面,由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牵头,市卫健委、交通委、市场监管局等多个部门通过共享开放平台共享数据,年共享上亿条,推动多部门应用协同,特别是打造了“一件事”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数据目录与管理,主动共享与按需共享相结合,提升了跨部门跨领域协同能力,打破数据孤岛,确保数据流动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们加快推进公共数据面向社会开放,聚焦医疗健康、交通出行、城市治理、营商环境等领域,新增开放高价值数据集(如实时交通流量、医疗资源分布、企业信用信息等)。

  在应用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在医疗、金融、交通、社保、税务、农业农村等领域加快试点。建设一批数据创新实验室,促进数据安全可信利用,依托“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探索“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的开发新模式。拓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探索公共和非公共数据融合应用,已上线 30 多个场景。近期,我们还正在加快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的建设,编制完成了《上海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草案)》,并已公开征求意见,通过明确授权运营机制、规范运营流程、强化数据安全与监管、推动市场化创新场景应用等举措,推动激活数据要素市场、赋能重点领域发展。

  二、关于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议

  2023年,市政府发文《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文件提出“加快建成支撑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区块链创新应用的高性能算力和高质量数据基础设施。建成多元供给、云边协同、随需调度、高效绿色的城市高性能算力网络体系,力争建成支撑万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的智能算力资源、高质量语料库和专业数据集,初步建成以浦江数链为核心的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市整合“信易贷”“大数据普惠应用”两个平台,于2024年统筹建设了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上海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作为数字基础设施,该平台集纳税、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市场监管、发明专利、科创企业认定、环保处罚、商标、司法判决等信息于一体,为银行普惠信贷业务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全流程提供大量数据支持,有效促进了银行大数据建模精细化,也推动金融服务更好触达中小微企业。

  2025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动本市重点区域数据中心能级提升,支持建设多元融合的新一代高性能计算集群。二是支持构建安全可信的城市数据基础设施,推动公共数据与行业数据融合应用,形成一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规范制度和标准体系。三是促进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支持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区域征信等领域打造若干创新应用。

  三、关于人才引进与数据科学教育体系建设的建议

  上海市高度重视数据赋能领域人才的有关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培养具备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是精准化人才培养。积极引导高校优化学科设置,目前全市共有19所高校人工智能相关本科专业点,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6所部属高校和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13所市属高校,在校生数量近5000人。其中,已有14所高校先后成立了人工智能相关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3所高校于2024年1月获批教育部国家AI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二是建设优质课程资源。通过市级重点课程、市级一流本科课程等项目,积极引导高校开发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如,华东师范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上海大学《人工智能》和上海中医药大学《人工智能与中医信息》等课程入选2024年度市级一流本科课程;支持‌复旦大学推出100门AI领域课程,打开AI+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

  三是实施人工智能赋能科研计划。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上海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支持人工智能促进科研范式改革、赋能学科创新发展,2024年我市组织实施人工智能促进科研范式改革赋能学科跃升计划专项,系统布局一批人工智能赋能科研项目,重点支持各学科能够理解人工智能思维并善于使用人工智能手段以赋能改革现有学科研究方法的科研人员,促进人工智能和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下一步,上海市将继续支持相关高校丰富和拓展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深入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为提升上海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领先地位提供支撑。

  四、关于深化国际合作,打造全球金融数据中心的建议

  近期,我们加快推动数据国际合作,不断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提升全球影响力。加快推动国际数据中心建设,将围绕临港、虹桥等重点区域布局一批跨境数字基础设施,同步策划打造区块链跨境节点。同时,推动发布数据出境的首批负面清单,推动数据能够安全高效地跨境流通。此外,我们与新加坡签订了促进贸易数字化便利化相关框架协议。2025年,上海市将继续深化与国际机构间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推广,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和研究机构在上海设立数据中心,推动上海成为全球数据交流与创新枢纽。

  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吸收你们的建议,结合有关工作,积极联合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本市数据领域全面、健康发展。

  上海市数据局

  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