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874号提案的答复
叶强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探索健康医疗数据流通利用制度型开放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总结
(一)在制度保障方面
2024年,市数据局不断完善数据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数标委在数据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目前已发布15项地方标准和23项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涉及“一网通办”、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应用等方面。同时,本市已出台《上海市医疗保障条例》,该条例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明确依法推进医疗保障数据开放利用和授权运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二)在机制创新方面
2024年以来,本市在维护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前提下,依托医保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平台等建立医疗机构、医疗保障部门与商业保险公司、医药企业间的数据合作利用机制,强化数据在创新药品研发、临床诊疗、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等场景中的应用。
2024年1月17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医保中心及中保科联三方签约成立“上海市医保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商业保险)”。目前,依托市大数据资源平台已完成实验室一期建设,初步具备数据汇聚清洗、质量检查、分析统计、模型构建等功能,并独立设置医保数据操作区域,采用数据脱敏加密、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分层授权严管理、全程监控可追溯,对保险机构准入和项目数据需求进行评审把关。2024年完成了9款商业健康险产品测算,其中专属少儿保险-平安健康沪儿保上线后,已有数万名家长为孩子投保。投保人个人授权基础后,通过“随申办-保险码”一码通赔平台提交申请,可实现免材料理赔。
2024年4月9日,由上海市医保中心、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张江集团三方共建的“上海市医保大数据创新实验室(生物医药)”正式启动。该实验室是依托上海医保大数据,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探索,聚焦临床治疗周期研究、诊疗路径优化等,定制数据产品或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并探索需求方、平台方、医保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数据管理方等多方共建、多元协作的新模式,在深入挖掘医保数据价值、赋能行业的同时,确保公共数据开放的数据安全和场景安全。
(三)在数据流通方面
2024年,市数据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申康中心4家单位共同组建工作专班推进上海市卫生健康数据融合平台建设工作。上海市卫生健康数据大平台聚焦“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医疗资源建设、医院运行的管理、医保智慧监管、医学研究和生物医药研发、辅助决策”6大应用领域,以“数据归集、数据治理、数据应用”为抓手,为全市居民健康、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全面赋能。
(四)在数字化成效方面
近年来,市数据局会同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申康中心等单位,持续推动市级医疗机构开展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创新,发挥数字化转型驱动力。一是依托“便捷就医”数字化转型工作,从2022年起,围绕应用场景能力建设,已初步建立基于区块链的跨域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应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商保理赔服务等九大场景建设。围绕基础能力建设,推动互联网医院多学科会诊、一键式病案服务、云陪诊服务、云胶片服务、数字化传染病临床诊治体系、互联网医院专区服等“便捷就医”场景在部分医院落地。二是依托医保数字化项目,扎实推进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建设,建成全国统一的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海节点,实现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全覆盖。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推动临床研究数据协同共享
依托数据上链工作,推动临床研究数据协同共享,赋能数字经济。为促进市级医院临床研究数据合规流通利用,加强高水平临床研究能力建设,促进产医融合,赋能数字经济。下一步市数据局将会同市卫健委、申康中心、市医保局共同梳理“职责目录、系统目录、数据目录”,推动市级医院专病队列数据资源的研究分析和共享开放。
(二)继续推进卫生健康数据开发开放探索
一是研究医疗健康数据使用的底层机制,探索数据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研究设计数据产出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励医疗机构、医生持续生产高质量数据,全面推动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二是依托大模型等新质生产力赋能,在做好数据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医疗医保医药等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综合应用,促进基于AI的医疗服务精准定价、基于专病库的重疾商保应用、基于隐私计算的生物医药研发、结合家庭医生的居民自主健康管理等各类应用落地。三是将持续构建体现本市特色的数据标准化体系;加强长三角区域标准的研制协作,探索标准互认互通。
上海市数据局
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