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静安区数据局主办的数据驱动 善治静安“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应用场景评选总决赛于近日圆满落幕。该活动旨在挖掘“两张网”创新落地场景,展现以数据赋能社会治理,助力城区善治的静安实践。现将本次总决赛12个获奖场景以系列推文形式做分享介绍。
静安区内餐饮企业数量众多,餐饮业环境问题引发的投诉问题已成为包括静安在内的大部分中心城区的共性问题、群众环境需求的焦点和政府环境治理的重点。静安区生态环境局深耕以数字化推进精细化的治理路径,通过构建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智慧平台,探索打造生态环境领域两网融合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初步形成可持续的环境数字生态,从精细化管理走向精细化服务。
图为餐饮业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系统
多举并进保障精细化治理
餐饮业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于2024年1月开始实施,上线后陆续优化升级应用至今。
明确工作机制,构建区域餐饮管理体系
区生态环境局制定《静安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街镇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牵头编制《街镇生态环境工作操作指南》,分解餐饮等行业环境管理的具体细则,确保街镇开展属地管理有章可查、有例可循,充分发挥街镇快速发现、协调沟通、长效巩固的综合管理优势。
加强数字赋能,开展分级分类精细管理
区生态环境局依托区域一体化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平台,结合“绿盾通”环境管理轻应用,打通了部门、街镇、第三方等餐饮环境管理各方间的数据交互渠道。结合餐饮企业环境管理历史数据以及巡查检查结果,区生态环境局对区内餐饮企业的环境信用实行动态量化评分评级。区生态环境局对存在环境问题隐患的,开展整改情况复核并加大巡查频次;对整改不力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重点专项执法检查,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优化营商环境,主动跨前提供政策服务
区生态环境局立足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政府角色转型,从精细化管理走向精细化服务,依托“企码”进一步打通餐饮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互联互通。“企码”实现企业信息精准推送,企业可通过“企码”实时掌握自身环境管理状况,了解环保政策信息,做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数据搭桥、政企携手,共建优美生活环境
“企码”平台实现政企互联
本应用场景依托“企码”这一媒介,为企业和政府信息互联互通、快速便捷实时了解企业整体运营情况提供了平台。对于企业来说,经营者既可以通过扫码在线填写餐饮电子台账,了解餐饮选址及相关政策信息,也可以根据巡查执法监测等方面发现的问题即知即改。对于政府而言,可以开展历史巡查评分,或者自测智评分数较高的企业,既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也实现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数据赋能餐饮环保监管
大数据作为支撑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在推动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提升环境保护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治理手段,提升数据质量和价值,形成数据成果的共享和应用,提升生态环境局环境监管及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数据价值的变现。
“绿盾通”让民众满意
自“绿盾通”环境管理轻应用投用以来,区生态环境局通过“绿盾通”应用响应要求镇联合检查要求58批次,第三方利用“绿盾通”开展巡查反馈累计368批次;自2023年“全域纳管”模块上线以来,累计对餐饮行业开展现场纳管核查,新增入库纳管餐饮企业900家,清理关停、搬迁、改变业态等无需关注的餐饮企业506家。区内餐饮行业环境状况明显改善,静安群众对优美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