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魔都|把握“十五五”数字经济脉搏 上海以数字公共服务加速助企转型发展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1月16日电(记者 胡洁菲)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近7000亿元,占GDP比重超14%。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上海经济新动能,数字经济已成为上海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承上启下的关键时点,如何抓住改革机遇、进一步挖掘数字经济潜力?上海迈出的关键一步是“打地基”——强化数字公共服务助企转型。

  当前,买算力、接数据、部模型、装软件,已成为企业新“开门四件事”。“就像过去企业开张要通水通电通网,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更需要数字基础设施和新型数字服务。”上海市数据局副局长钱晓说,新阶段,上海就是要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到最精确、最扎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助力企业实现更好发展,赋能上海“五个中心”和现代化建设。

  拿来即可用,算力“新手套餐”助企开张无忧

  走进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漕河泾园区,漕河泾人工智能校友中心内六台云计算设备正在默默“跑”着数据,通过背后的网线,输送给园区内的初创企业用于进一步的运算研发。

  这是今年五月以来,上海着力推动的数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据悉,数字公共服务旨在依托各大产业园,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数字化“套餐式”服务,包括数据资源、算力设施、人工智能、数字工具、专业服务等内容。目前,首批落地数字公共服务的有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市北高新园区、南大智慧城、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等园区。

  “我们公司聚焦于计算机图形渲染引擎开发,面向汽车、游戏、政务等多领域客户,每服务一个赛道或客户,就要接入他们的软硬件数据和架构,这对算力需求很高。”粒界科技合伙人陈梦非介绍说,公共算力租赁服务将极大节约成本。

  上海艾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影像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董事长周朝恩算了一笔账,目前云服务器贵的约200万元一台,便宜的也要几十万元一台,而公司单海外业务所需的服务器可能就要200台,“要是自己建算力,不光一开始要投一大笔钱,后面还得不断砸钱更新技术。公共算力服务不仅能避免大规模前期投入,还能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算力规模,让我们更专注核心业务”。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营造协同创新全生态支撑

  对于大量中小企业来说,除了算力新基建,基于垂直和专业领域的金融、法务和咨询服务也是刚需。

  “当前针对头部企业的服务政策已经相对成熟,但不少数字领域的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等困境,因此我们推出了六大服务清单,致力于构建企业间交流融合机制,让‘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闵行区数据局局长吴畯介绍,闵行区不仅推出了数据创新实验室、提供数据服务,还面向全区企业推出了场景对接、产品发布、融资服务、法律服务等八大服务。

  对此,上海光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倪健峰深感及时。“初创企业往往是在探索‘无人区’,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实现产品迅速迭代十分重要,因此自建算力相当不现实。”他说,相较于传统“大厂”的长周期产品套餐,数字公共服务中心能提供多领域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对企业降本增效大有裨益。

  上海数通链谷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怀琼也有相似的观察。在她看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营商环境建设不能只停留在企业办事便利程度上,更在于要深入产业发展内在逻辑、营造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在市北高新的“数通链谷”,丛法科技入驻第一天就拿到了数字公共服务中心对接的区块链合规咨询服务,原本要花半年时间研究的跨境数据政策,在专业团队的帮助下,一个月就理清楚了合规路径。“服务中心像个‘数字管家’,从专利申请到海外市场准入,全流程都有专家陪着走,我们这种技术出身的团队,终于不用为这些杂事分心了。”丛法科技公司负责人说。

  定制服务赋能企业,重塑企业发展模式

  “数字公共服务将有助于打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地域壁垒与资源鸿沟,即便是轻资产小微初创企业,也能借助公共服务的力量,快速跨越数字化转型‘门槛’,相关服务更能为高成长期的企业稳健前行助一臂之力。”在钱晓看来,数字公共服务不仅让数字原生企业如鱼得水,更让一些传统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中找到了转型支点。

  作为上海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四大载体,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以机器人产业为特色,本体制造产值占全国细分市场超10%份额。园区长期从事招商和企业服务的产业发展部负责人应艺青近些年越来越感觉到,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已经逐渐从硬件比拼转向“大脑”竞争,这背后,人工智能算力的支持尤为重要。

  擎刚智能相关负责人说,公司主要研发巡检机器人、3D传感器等产品,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训练模型的竞争成为一场“生死战”,公司亟需更具性价比、更稳定的算力以赢得先机,园区的数字公共服务可谓一场“及时雨”。

  智轻云(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李介绍,得益于智轻云的服务,一家工业冷却塔客户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研发效率从“24个月约推出10个产品”提升到“6个月自动推演出100种产品模型”,极大提升了其转型效率。

  “‘十五五’时期将成为数字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由规模扩张迈向价值深化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重塑全球数字竞争优势的战略窗口期。”钱晓说,展望世界,无论是新加坡为生物医药园提供专属算力池、德国推出“中小企业4.0卓越中心”项目,还是韩国推出“K-云”推进方案,各国都对数字公共服务施以高度关注,下一步,上海还将以此为锚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迎来新速度、新态势。

新华社『解码魔都』工作室出品